• 毕业季: 离别即是相遇 结束亦是开始

      编者按:又一年六月,又是一年毕业时。匆匆四年的大学时光里,那些与浙财的点点滴滴,那些为梦想奋斗的日日夜夜,终是在这个梅雨季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浙财的毕业生们早已备好行囊,整装待发,踏往新的征程,关于奋斗,关于梦想,关于母校,他们这样说……

  • 何畅: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2020 年 5 月 19 日,何畅收到了复旦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果的邮件。一次从汉语言文学到新闻学的跨考,一场历时一年的征途,终于以成功上岸告一段落。这不是何畅在追寻理想之光的句点,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我有我的笃定”  提起考研的初衷,何畅说:“选择考研是我上大学前就笃定的一件事。”纵使是四年前初入象牙塔的何畅,她也坚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和勇气。自信者便有万丈光芒,大学四年她无疑是将这一点做到了极致。省政府奖学金、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每一张荣誉证书上都镌刻着她的努力。  将目标锁定在复旦大学的新闻系上,对许多人而言可能是需要勇气的。关于选择报考的院校,何畅没有过多地考虑报录比、考取难度等问题,而是“量体裁衣”。她从自身的情况出发,观察了复旦新闻的历年真题,发现它比较能放大自己的优势,于是就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向。  在何畅看来,择校是很重要的一环,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哪怕目标曾经看起来是那么遥不可及,我都愿意凭借自己的努力去达到。”身处浩浩汤汤的考研人潮中,敢想、敢挑战也是她脱颖而出的原因。  “近乎偏执的自律”  从千军万马中突围而出,何畅认为必不可少的便是毅力。考研初试时近年末,天越发冷了起来。天蒙蒙亮的七点,她就揣着还散发着的热气的早餐,等待着图书馆开门。“早睡早起几乎贯穿了我整个考研过程,每天七点前到达图书馆,我总是等着工作人员来开馆的那批人。”每天十小时的学习时间,严格规划好每一个时间点、每一门复习科目并且坚持每日打卡,这样的自律在他人看起来近乎偏执,但她却在这种按部就班的沉浸式学习中收获了充实与满足。  身为一名跨专业考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何畅也曾感觉力不从心。“考研的过程还是挺艰辛的,最大的困难可能还是我不太稳定的心态。有时候背书也会背到崩溃,打电话回家大哭也好几次。”是父母频频来电,宽慰情绪崩溃的她;也是男友始终陪伴,与她为了共同的考研目标不断努力。面对较大的考研压力,她尝试每晚跑步,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感受晚风轻拂脸庞,心中的烦闷就随着风消散了。  除了毅力,何畅认为方法也是考研必不可少的要素。以做笔记为例,她认为做笔记不等于简单的抄书,照搬书本内容是达不到吸收的效果的,要做的是将重难点从中提取出来,通过框架将书读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当何畅在考场上遇到稍有变动的题型,也没有露怯,而是灵活地将问题解决。  “考研光靠努力是不够的,这一点必须明确。”因而在备考过程中,她不断审视自己,听取别人的建议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备考的每个阶段都及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薄弱处,适时调整学习方法,做出最优的备考方案。  “对新闻的执念”  打开“浙江财经大学学生会”的公众号,在多篇推送最后那不起眼的角落,有着“文 /何畅”的署名。回忆起在学生会新闻部的日子,从小干事到部长,何畅觉得一篇篇新闻稿是对文字的沉淀,更是对新闻热爱的萌生与迸发。任职期间,她也直觉自己需要为校园媒体做些什么,因而她改版了新闻部的专栏“灼然”。对她而言,这是一次大胆却又行之有效的尝试。在一次次尝试中,她逐渐发现自己所写的文字是能够打动师生,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的,这种情感的共鸣性让她寻找了坚持的意义。  与新闻打交道的时间越久,何畅越发觉得新闻于她,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大一时的她,只是单纯地想写下写什么,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就是这样微小的愿望竟成为了支撑她走过未来三年的理想。她也曾想过报考有关本专业的研究生,但在修读了新闻采访与写作等有关新闻的课程之后,她还是愿意坚守自己对新闻的热忱,选择了跨考。  面对当下野蛮生长的媒体环境,她依然觉得新闻是能够“在这个芜杂的世界里给你点一束光”的。从最初的为自己发声,到为浙财学子发声,到未来的为更多人发声,何畅始终坚信新闻之光哪怕再微弱,再渺小,它依旧亮着,对抗着这世界的黑暗。  或是一篇新闻稿,或是一张记者证,抑或是一张来自理想学府的录取通知书,它们无一不掩映着何畅四年来所蕴藉的日月光华。“只要心中有理想,哪里都有光。”携着那一缕光,她一定会走向更远的远方。

  • 成功 不过是一次又一次挑战不可能

      本科期间专业排名前三、大四通过司法考试、顺利考研北大法学院……如此优秀的她,一直信奉行动和努力的力量,她常说:“行动支撑梦想,努力成就梦想”。她就是 2016 级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的纪娟。  纪娟在刚入学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考研,望着迷茫的未来,那时的她从没有将目标锁定在北大身上,甚至认为这是自己难以企及的高度。没过多久,“超级演说家”节目的总冠军刘媛媛来到学校演讲,她在演讲中这样说道:“以前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孩,但是从我考入北大的那一刻起,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变”。这次偶然的机会让纪娟第一次萌生了考入北大的念头,“我当时就默默下定决心,我也要尝试一次人生巨变的感觉。”  “我报考北京大学因为我相信自己的实力。”大学四年,纪娟一直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她的话来说便是“我甚至有些完美主义,考试我要考第一名,报考院校我也要去最好的学校”。可是纪娟认为自己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当自己有了目标后,并不会停留空想,而是努力去实现梦想,行动起来梦想才会实现。“考研最忌眼高手低。”她明白自己已定下一个非常高的目标,那边需要付出比别人加倍的努力,才能抵达梦想的远方。  面临着高目标考研和司法考试的双重压力,纪娟也曾急得找不着方向。“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恨不得自己像一块海绵,把能记的知识点都记下来。”每天早起熬夜花大笔时间学习的计划没过几天就以体力不支落空了,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学。当早起的闹铃再一次响起,这一次不是早上六点,而是早上八点。此后,她坚持着每天早上八点起床学习,中午一个小时午觉,晚上十一点准时休息的健康作息。“考研拼的是持久战,并不像期末考试突击一下就可以了”。在她眼里,休息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习,切忌占用休息时间学习,劳逸结合才是成功之道。  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纪娟笑着说道:“上天可能会辜负努力的人,但是不会辜负一直努力的人。”在她看来,或许在某一段时光里,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结果也不符合自己的预期。但是她绝不会否定努力的意义,而是继续初心不改地向前奔跑。“学习永远是第一要义,不管是在中学还是大学。”进入大学后,相对自由的环境让纪娟面对了更多的诱惑,也受到了更多的干扰。“社团活动、兼职也许会提高我们的能力,但也会占用我们很多时间,我们一定要清晰认识到,作为学生第一要务任然是学习。”  谈到如何学习法律,纪娟倾囊相授:“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深入理解法条的概念和多刷法律案例”。一个法条在旁人看来可能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但对她而言却有太多深层含义。“真正的法律学习一定要全面的理解每一个法条。法律的学习其实并不类似于文科的学习,法律学习重在培养我们的一种理性、客观的思维。”这些条条框框看上去是理性的、冷冰冰的,但是在与它们反复打交道的过程中,纪娟收获的却是一种发自心底的热爱。它们教会了她多维度的思考,教会了她理性思维。想到在未来她更能用这些条文主张她心底的正义,她更是激动万分,“可能我与法学便是始于憧憬,终于热爱吧。”  疫情延误了考研的复试,也给了纪娟更多的缓冲时间。当她在家一日日重复备考生活,她更多的是查漏补缺,寻找自己备考的死角。来到复试考场,纪娟直言:“当时复试的题目是自己从未重视过的问题,也从未复习到。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我确信自己大学四年是认认真真学习过的,我有这个底气相信自己能解决多变的考题。”果不其然,冷静的分析能力和四年锻炼出的法律思维打动了考官们。  她终于“上岸”了,但这也意味着与母校的告别。“浙财虽然不大,但是很精致,她就像一个温婉的姑娘。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温柔地安抚我、鼓励我。”回忆过去的四年,她最忘不了图书馆奋斗的日日夜夜,教室里幽默风趣的讲师,学涯湖畔憨态可掬的大白鹅。但她明白,每一次告别都是为了更好的久别重逢。去往北大,纪娟认为是为了成为更好地自己。“一想到马上就要和法学大牛们一起讨论问题,授课的教授可能都曾是立法者,很快就能去听自己的偶像张明楷老师的课”。纪娟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在法学上取得更远更大的进步。  回望来时的四年,纪娟一次又一次挑战了不可能,却也一次又一次战胜了不可能。是她带着对法律的热爱和心底那一腔孤勇,披荆斩棘,终于纵着一叶扁舟,来到了彼方。

  • 心怀理想 扬帆起航

      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那时还是大三的董玉龙就已经决定好了要考研去往自己心目中的梦想圣地—— 上海外国语大学,而在今天,他也终于如愿以偿。  若不知心之所向,则任何风皆非顺风  其实和大多数人一样,董玉龙也曾犹豫和彷徨:他知道自己想要考研,但是他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他明白自己考研是因为自己对大学校园有着一份深深的留恋,是因为自己想要给自己一次提高自我的机会,是因为自己有一颗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真诚之心,也是因为他对翻译学习的渴望与追求。可是,他不知道前方的路应该何去何从。如果他选择了这个最令他心仪的上外,自己又能否承受这一份压力不断前进,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呢?幸运地是,一位正在上外校园里深造的的同学院学姐给了他许多支持和鼓励,而这也让他最终决定去做这样一件幸福的事情,那就是勇敢地挑战自我、为梦想而奋斗。  英语专业的他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外交官梦,他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可以理解为要去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内涵,要去承担中外沟通使者的角色。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承载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追求逐渐发展,国家需要更多的外语人才对外交流,而认为个人的发展理应和祖国的发展统一起来的他便有意识地把投身于祖国的外交外事这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当作自己的目标。  理想与热情,是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在浙财的外语学院里,董玉龙遇到了优秀温柔的老师们,结识了团结互助的同学们,不断地跳出自己的舒适圈,然后发现了新的岛屿—— 笔译。如今翻译人才广泛活跃在祖国建设交流的各个方面,而这个怀揣着外交梦的男生自然把许渊冲教授和张璐译员自己心中的榜样。在他看来,真正的翻译绝不是文字的对应,而是一门艺术,是语言心灵的对话,是思想观点的交汇,译者要译言译智译心,做到高翻所追求的 interpret the world,translate the future;翻译也不是单纯的“信”“达”“雅”,更多的是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译者要用心、投入、一丝不苟,而这也是一个不断追求、永无止境的过程。翻译让他体会到了语言之美,感受到了灵感和启迪。  正因为这份热爱与渴望,有时不可避免地在生活的惊涛中迷失了方向的他也能得到更多的考研动力:即使在考研过程中出现焦虑、烦恼和无助等坏情绪时,他会对自己做出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有压力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并且没有人能完全做到没有压力;有时候他也会吃一些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来释放自己的压力。或许对于董玉龙来说,考研之路虽然艰辛,但并不只是自己在孤军奋战。面对压力,他善于沟通交流,经常和自己的家人朋友通话,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状况,也会抽空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一辈聊聊天,他明白老人需要关心,也知道他们愿意做自己最忠实的聆听者。因此,每当自己心情不佳,抑或无法认真学习的时候,他也能有效地化解甚至利用这种压力,让自己更加高效地学习。  如果这场航行没有灯火照明,也好像永远都看不到尽头,他也有办法缓解自己的压力与焦虑—— 那就是去近距离地看看自己的梦想。那段时间的董玉龙学习效率不高,于是这个不服输的男生果断地买了到上海的高铁票。直到他欣赏过了这魅力无限的如童话般的校园,领略过了这不一样的各国建筑风格,感受过了这人来人往的青春与朝气,他终于在这样的语言天堂里得到到了一股无形的向上的力量,产生了一种很踏实的感觉。当他用脚步丈量了这个外语殿堂,心中也更加的坚定。诚然,梦想的实现是一场义无反顾的行动,当理想就这样在直接暴露在自己的眼前,却又好像可望而不可即,其内心的汹涌澎湃可想而知。没有一个人会对自己一直以来的渴望无动于衷,因此这一眼,就足以让他重燃斗志,继续为到达成功的彼岸埋头苦读了。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从大三下开始考研备考,董玉龙不得不同时兼顾自己本科的专业课程,而他真正把全身心都投入到考研上来的是在大三下学期结束之后的暑假。他主动留校,整个假期两个多月一直在学校复习,没有回家,也没有出去玩。但是他认为假期的这段时间比较自由,复习节奏也相对轻松。开学以后,日子就在他的安排下变得更加规律高效:上午认真地听完课,等到没有课的下午就先完成课堂作业。因为知道在复试的时候很多学校包括上外都会要求提交本科学习阶段的成绩单,知道专业课的重要性,所以他尽量让自己优先完成专业课的学习。此外,他在制定自己计划的时候也安排出一些自己支配的时间,以防有一些突然的通知安排等,这样安排让他到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在后期临近考研的前两个月,他就会在出现课业冲突时好好考虑取舍—— 如果会影响到课程成绩的尽量还是要兼顾一下,如果他觉得工作量很大,没有必要,很浪费时间,那么就会考虑简化掉一些流程,高效完成课程的学习。  英语中有一句俚语:All works and no playmakes Jack a dull boy.完成课业要求后,除了复习,有时候他还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运动。他认为,学习和娱乐二者的关系平衡需要恰到好处,二者不能偏重,也不能缺少。他说:“我个人经验而言,就是要 study hard and playhard,好好玩好好学,只要在自己安排可控的娱乐时间内就不要去想其他学习的事情,在学习的时候也同样要心无旁骛。”对于考研这场持久战,他也很会规划自己的时间:自己早上 8 点到12 点,下午 2 点到 4 点的学习效率比较高,就在这个时间段投入较多的精力学习,其余时间就做一些工作量相对较小的任务,晚上八九点之后效率不高就可以回寝室放松娱乐一下。一天之中,他也会尽量抽出时间在中午的时候休息一下以保证下午有更加充沛的精力。考研前期,他还会每周选择一天或者两天时间出来休息娱乐、放松自我,甚至在考研期间还追了不少英剧美剧,并在这个放松过程中无形锻炼了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因为喜欢诗词,他还在iPad 上装了一款 app,没事的时候就打开看看诗词这一类。对于阅读,他则会选择一些名著书目以达到百科的复习作用。  2020 年对于所有考研学生来说都是特别的一年—— 他们的复习、复试和录取的节奏基本上都被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所打乱。疫情期间,在家难免会缺少学习动力和学习氛围,而他却首先冷静地分析了往年的复试形式和题目,做到心中有数。在所有人都在担心线上复试的形式会不会影响自己的成绩的时候,他不再无所事事、自寻烦恼,而是通过学习让自己安定下来,让时间为自己的实力发声。因为家中的某些突发情况,他的复试准备时间只有二十天左右,可能并不是很充足,但他根据自己的预期做了相应的计划:做好翻译,做好英语学习,二者交替进行,并进行了视译和复述的练习。期间,他考虑了各种可能,也做出了最坏的打算,如此就算遇到突发情况,他也能应急处理,不慌不忙。凭借着自己强有力的执行力一般情况下,他都会在完成每日计划任务的前提下做一些额外的练习,脚踏实地。正所谓享受自己的孤独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在整个备考过程,他没有和其他人交流进程,只是自己把自己的路走好,而在他自己看来,这就已经赢了一半了。  不忘初心,带着梦想远航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毕业后的董玉龙还时常记起那个优秀的 16 届英语 2 班,记起那群会互相帮助,彼此分享学习资料和信息的同学们。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团队协作的合作精神,对他的影响很大。“我们班共同组织了很多项活动,还获得了校优秀团支部和校十佳团支部等,班级中有党员同学,能够积极引领班级的思想方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班级中有三分之一都是党员,超过五分之四的同学都是入党积极分子,有三分之二的同学选择参加考研。”谈及班级,他的语气里都带上了满满的自豪感,但同时也有深深的遗憾:因为疫情,他们这届毕业生可能没有办法在一起拍毕业照,没有办法聚在一起参加毕业典礼或者晚会。  尽管如此,他依然为身为浙财外语人而自豪。在追逐梦想的旅程中,他把上外当作是自己梦想升华的地方,而浙财外语学院则是自己的梦想摇篮。他沉浸在老师和同学们所营造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享受着“大家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温暖与和谐之中,毫无顾虑地为自己的梦想奋勇一战。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在现实的大海中颠簸前行,谁不曾迷茫,谁又不曾惶恐不安?但不必太过在意那汹涌澎湃的海浪,因为只有经历这些成长,人们才会发现原来发光的不是那虚无缥缈的梦想,而是我们自己。而深知这个道理的董玉龙躬体力行了这样一句话:“Nothing shortof the limits you put on yourself limits yourworld.”相信敢于追梦、敢于圆梦的他也会在新的校园里熠熠闪光。

  • 邵伊娜:这一次看我“玩转”金融

      她,曾是金融学院邓小平理论读书会的会长;她,曾是浙江省大学生证券投资竞赛团体赛的队长;她,曾是2017-2019 连续两个年度的一等奖和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她,酷爱读书,并带着这些勋章,从浙财一路走到了浙大。她就是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16级的学生邵伊娜,从浙财到浙大,变得是学习的场地,不变的是对金融的坚持。  大家都说: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坚强,直到有一天你除了坚强别无选择。高考失利,对于每一个苦苦奋斗 12年的学子来说,都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对于一个优秀的人来说,伤口尚可以开出最美的花朵,这一沉重的打击无疑会带来更加绚丽的反弹。邵伊娜就用她最踏实的脚步为我们书写了这绚丽的反转。  大一,就仿佛是很多个小朋友在玩摸人的游戏,大家都各自蒙着眼睛,不清楚前面是什么,但总会勇敢的向前走。大一时的邵伊娜不断尝试新的东西,想要在这迷雾中抓住些什么东西。“有一次党章学习小组邀请一个学长来做分享,他分享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听了之后,我觉得大学四年还是应该要有规划,要好好地利用这四年的时间充实自己,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敢拼敢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未来才能朝着那个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前进。”邵伊娜说道。自此以后,邵伊娜在每次尝试后都会总结心得,终于她找到了自己所热爱的—— 金融。但在本科的学习中,邵伊娜明显感觉到了知识的局限性,所以她决定通过考研这条路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说起考研,邵伊娜的第一感觉是“辛苦”和“重复”,每天早晨七点,树儿抖动着清晨的露珠,鸟儿在枝头欢悦地歌唱、小卖铺的包子冒着屡屡热气,一切都还在为着愉快的一天做着准备的时候邵伊娜已经来到了学校,时光虽瘦,但邵伊娜的指缝更窄,低头时是一个清爽凉快的早晨,抬头间外面已是漆黑一片。而在这个女孩的抬头之际,我们看到的是自信、勇敢与无畏。  邵伊娜自小就喜爱读书,每年会给自己定读几本书的小目标,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点。“很多烦恼都是因为读书太少想的太多”,邵伊娜喜欢在书本中找寻生活的答案,少了矫情、少了迷茫,如此才能更坚定地走向远方。  当得知浙江大学的专业课课本由 2 本换到了 3本,而且其中的两本是全新的,邵伊娜有些动摇,但很快这个抗压能力强且乐观的女孩重拾信心,“反正大家都是一样重新开始学的,我也没什么好怕的”。困难本身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没有直面困难的勇气。研究生对于一个真正经历过的人来说,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个“文凭”,这当中弥足珍贵的是一种刚毅的精神。以前大家都说没经历过高考的人将损失一大笔人生的财富,现在考研亦是如此,人生的境界就是在一次次地历练中得到了提升。  大学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平台,这里有各种不一样的角色,有上课睡觉考试挂科的人、及格线上飘飘过的人,也有每天泡在图书馆汲取知识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人。邵伊娜便是后者,由最初涉猎金融时地无感到最后考研选择继续研读金融,这中间得益于导师对于股票和金融市场的研究,让邵伊娜看到了金融的魅力;也更加得益于邵伊娜自己那颗恳切求学的心,大 X 时,邵伊娜参加了浙江省大学生证券投资竞赛团体赛,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学术竞赛,此次竞赛巩固了她从股票操作实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同时善于总结的她也明白了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只有将理论知识灵活变动才能真正用于生活中。除此之外,他还明白了团队合作和作为一个队长的重要性,带好一个团队需要强大的领导能力,但一个团队的成功更取决于分工和配合,只有队员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团队才能变得更好。  刚踏上“金融”这条道路时,枯燥的理论知识使邵伊娜难免心生厌倦,但深入了解之后,邵伊娜便觉出了金融的乐趣;现在她对经济更加敏感了,也会更加关注时事新闻,在各种股票走势图、货币政策报告以及各种我国国民经济的数据中,邵伊娜更加坚定了学习金融的决心。  当邵伊娜被问到给学弟学妹的建议时,给小记者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计划”二字,“成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凡是有联系的两种事物之间都是有相互作用力的,在每天、每周、每月的计划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金融学子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更是一个“90”后学子的责任感,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也是在对我们浙财乃至国家负责。“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真庆幸,在最美的时光里,遇到了最努力的你。  其实,什么时候都不缺黑马,缺的是相信自己是匹黑马的信心。在这风雨交加的道路上,邵伊娜早已成为一匹俊秀的黑马驰骋在学术的海洋里。那你,敢不敢也来做一匹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