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20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20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 2019 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教高厅函 〔2019〕 46 号),我校财政学等 8 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税收学等 12 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本科专业建设综合改革,加强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强化本科专业评估,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从课程、教材、教改课改项目等做实专业建设,切实提升专业综合竞争力。一是立德树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制订了 《“正作风、树教风、抓学风”主题实施方案》,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在实施本科生“综合导师制”20 年的基础上,再次修订 《浙江财经大学本科生综合导师制管理办法》,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二是以本为本,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学校将大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作为近年来学校重点专项工作持续推进,制定教学科研等效评价办法,评选“教学突出贡献奖”、教学型技术职称等,不断凸显本科教育教学中心地位。三是大类培养,持续推进“新文科”建设。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 《浙江财经大学大类分流及专业准入准出实施办法》,设计准入准出机制,给予学生更多的专业选择权。通过培养方案改革,设置“大类培养、专业培养、个性化培养”三类培养路径,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弹性灵活、多样选择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个性化培养平台和跨学科复合课程模块,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开设学科前沿研讨型课程等,打造五类金课,推动传统文科专业的转型提升,培养“新文科”专业高素质人才。四是狠抓课程,教学建设改革成效明显。学校以课程建设带动教学建设,遵循“点面结合、示范带动、突出实效”的原则,从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三个层次”逐步推进学校“互联网 +”教学建设。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7 项。五是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学校依托 100 余个实践基地开展实践实习,持续推进基地精英进课堂、进教研室活动,邀请政企行领军人物和业务骨干深度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当中,与企业共同开设的课程受到学生广泛欢迎。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财政学   财政学设立于 1974 年,1987 年招收本科生,2003 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 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18 年获批博士招生资格,形成了从本硕博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浙江省优势专业,拥有二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专业建设项目,20 多人次入选中宣部文化名人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工程,人才层次高,发展潜力大。   专业立足浙江,服务全国,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掌握财政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财税政策法规、了解我国财经运行状况,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财政经济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   办学以来,担负着为浙江省财税系统输送人才的任务,是浙江省财税人才培养基地,被誉为浙江省财税干部的“黄埔军校”,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形成了两大特色:一是科教融合,以学科建设推动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为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二是分层分类教育,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培养路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的提升。2.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专业依托公共管理省一流学科,2001年招收本科生,2006 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 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 年开始参与培养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博士,形成较完整的本硕博培育体系。2014、2016 年成为十二五、十三五省特色专业(省同类专业唯一)。   专业立足“厚基础 + 跨学科 + 重应用”的培养模式,打造鲜明的“行管本色 + 财经特色”专业建设新样态,以培育掌握财经行管前沿理论,具有政策分析与制度创新能力、国际视野与本土意识、公共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卓越公务人才为目标,成为国内重要的财经行政人才培养高地。   目前,专业形成了专业积淀厚实、培养模式鲜明、学科支撑雄厚、师资力量强及教改教研氛围浓郁等突出优势,形成了三大特色:一是基于“行管 + 财经”专业定位,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财经视野广博、方法运用熟练的卓越公务人才;二是基于项目导师制的“创新性教育和研究型学习”培养机制,“三全育人”效果突出;三是基于卓越公务人才培养的“双师驱动(专业导师 + 社会导师 / 辅导员 + 朋辈)、双轨同行(专业实践 + 志愿服务 / 校内行 + 校外行)、三维融合(知识 + 能力 + 价值)”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势显著。3.会计学会计学依托省一流学科工商管理、省 A 类一流学科应用经济学和省首批 A 类重点学科会计学办学,1991 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列入第一批本科招生,专业排名全国前 7%。2002 年被确定为省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在省内同类专业中最早获批国家特色专业,2012年和 2016 年分别入选“十二五”、“十三五”省优势专业,2014 年入选省特色(国际化)专业。   专业以培养具有“会计功底 + 战略思维 +大数据分析 + 国际视野”能力的新时代复合型会计人才为宗旨,聚焦“高质量人才培养”核心、锁定“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全方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知识结构优化、创新能力突出、职业道德高尚的高层次会计人才。   国际化人才培养是会计学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特色和底色。省内唯一会计学省级特色(国际化)专业,省内最早入选国家特色(国际化)专业和最早获得英国注会白金资质认证,另获得香港和澳洲会计师公会专业认证,国际化特色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拥有三大优势:一是师资队伍强,团队规模 43 人,教授 10 人(二级 2人),博士率 70%;二是学生素质高,录取分省属高校第一;三是社会影响大,据财政厅和注协统计本专业培养了省内约 30%高级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有“会计师摇篮”之美誉。4.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专业始建于 1993 年,拥有省首批A 类重点学科会计学、省 A 类一流学科应用经济学、省 B 类一流学科工商管理等高水平的学科支撑。2007 年被评为浙江省重点专业,2012 年被评为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2016 年成为浙江省本科高校中唯一的“十三五”财务管理优势专业。   专业定位于服务地方及国家经济发展,强调人才培养的民营企业取向和中小企业管理特征,培养具有管理创新和价值创造能力的、一流的财务战略筹划和财务管理运作人才。   目前,专业具有雄厚专业师资。现有专职教师19 人、社会导师 20 人;专职教师中有教授 6 人、副教授 7 人、讲师 6 人,博士化率达到 78.95,连续三年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邱均平版)评为全国前5%,属于五星级专业。专业针对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和国际并购发展需求,通过完善课程设置和能力目标,形成了强化财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导向的专业特色,2018 年通过香港和澳大利亚的国际认证。5.金融学金融学专业 1993 年招收本科生,2003 年获批金融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 年获批金融、保险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8 年获批金融学博士点,已形成完备的本 - 硕 - 博 - 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2002 年列为省重点建设专业,2009 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2012 年、2016 年分别列为省十二五、十三五优势专业。   2019 年武大邱均平排行榜专业类竞争力排名全国前 5%-10%,依托金融学学科实力雄厚,金融学科为省 A 类一流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 B+),拥有金融学科博士点。2015 年列为省应用经济学(金融学方向)A 类一流学科、获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金融学)、本科和硕士项目获 CFA协会大学联盟认证。   专业定位于夯实主流金融,开拓新兴金融;培育国际视野,服务地方经济;培养符合新文科内涵要求的复合交叉型创新金融人才。目前形成了两个特色:一是国际化办学与服务地方相结合,国际化办学有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以赛促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省级学科竞赛为引领、以“五位一体”省级现代金融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育人成效明显。毕业生美誉度和新生录取分数形成良性互动。6.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专业 1993 年开始招生,2006 年列为校重点建设专业,2009 年为省重点建设专业,2014 年和 2017 年分别列入省“十二五”、“十三五”新兴特色专业。2019 年武大邱均平专业全国位次比为 15.17%。   专业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强应用、个性化”的培养理念,实施能力导向的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卓越管理人才。   专业拥有三大办学优势:一是实践平台强。建有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2 个,另有省财政支持实验室 4 个,建有各类校外实践基地 14 个,聘请社会导师 32 人;二是教学模式新。课程教学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大力开展互联网 +、案例、实验、项目教学改革,3 年来立项各类课程改革项目 27 项;三是学科平台强。依托工商管理省一流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为 B),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MBA 学位点(水平评估为 B-)、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专业形成两个特色:一是融合式培养特色。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了“理论学习、模拟演练、学科竞赛、管理实训、创业实作”融合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二是个性化培养特色。模块化 + 个性化课程体系设计,设置学术拔尖与就业创业个性化培养通道,保障学生全面和个性化发展。7.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设立于 2001 年,2002 年成为首批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14 年获批浙江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2017 年获批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2019 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厚学科基础、开阔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技能,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及科学分析方法,服务浙江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现代商贸人才。   专业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学科平台强。专业具有国际贸易硕士点和博士点及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依托两个浙江省一流学科(应用经济学(A 类)和理论经济学(B 类)),拥有省级重点研究基地两个,省级创新团队 1 个;二是拥有科研教学并重、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84%具有博士学位,47%以上的教师拥有社会任职经历,聘任了 30 多位企业高管等业界精英担任校外导师。基于专业建设优势,形成了两个特色:一是“一基双元”培养特色。专业建设扎根浙江本地经济发展,顺应浙江海外投资和新贸易发展需求,做精传统国际贸易培养基础上,做实做细“跨国直接投资 + 跨境电子商务”两大特色培养方向;二是“校企联动 + 课程教学与学科竞赛互动”的开放性专业培养模式。推动校企合作多元化,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联合工作站协同推进。8.经济统计学统计学专业设立于 1999 年,2012 年分设经济统计学专业,所依托的经济学和统计学学科均为省一流学科 A 类,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 和 2016 年被评为省新兴特色和优势专业。   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学基本理论、统计学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统计调查、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等技术,具备广泛适用性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   专业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创建“数据分析 +社会需求、创新创业素养、财经特色”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数据科学学院,在利用大数据思维培养跨学科的经济统计专业人才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构建“层级递进”的课程模块体系,设计“双核四联动”、“大班上课、小班讨论”、“赛教结合、以赛促教”等“理论—实验—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学范式;二是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引领,打造高层次数据分析人才生态孵化链,搭建高校、政府、企业多维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近三年获国际、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奖 80 余项,国家和省级创新项目 40 余项,升学率达 24.57%。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税收学   税收学专业创办于 1987 年,已有 30 余年的专业历史,是我校传统优势专业,2005 年被列为校重点专业,2007 年列为浙江省重点专业,2012 年、2016 年分别列为省十二五、十三五优势专业,2011年在全国首批招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2018 年获批博士授予权资格,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   专业依托国家级教学团队和省级创新团队等多个平台,多人次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教学名师等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工程,人才层次高,发展潜力大。   专业行业特色鲜明。税收学专业一直与税务部门有着良好合作关系,校内外资源融合突出。以学校办学定位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优势专业建设为抓手,突出应用实践能力,塑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涉税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创业型高级管理人才。2. 工程管理工程管理专业的前身可追溯到 1992 年成立的投资与房地产专业,是省内最早成立的同类专业之一,2003 年开始招生,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专业综合实力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现设投资与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   专业以立足于财经大学的学科优势与特色,以投资与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管理为方向,以“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成为浙江省重要的卓越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本专业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工程 + 财经”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基于 BIM 的建筑信息化人才培养等特色。近四年,本专业学生获得“挑战杯”、“互联网 + 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苗计划”、浙江省大学生数字建造与工程管理创新竞赛等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成果 30 多项,学科竞赛成果居省属高校同类专业前茅。3. 审计学审计学专业 1987 年获批本科招生,2009 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17 年被列为省“十三五”特色专业,2018 年获批审计专业硕士学位点,获得香港会计师公会课程认证和澳洲会计师公会学位认证。   专业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备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审计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审计专业人才。   专业依托于省一流学科“工商管理”,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 B,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2018 年全国高校专业排行榜中,本专业位次比 0.78%(5★+)。在长期办学摸索中,专业形成了两大特色:一是构建了信息化审计课程群。2013 年与省审计厅共建“浙江信息化审计理论研究中心”,本专业被列为省特色专业(信息化审计);二是校外导师队伍强大。学院 80 余位教师,审计课程教师就达 15 人,教授 4 人、副教授 5人,博士率 67%,校外导师 102 人。4. 金融工程金融工程专业设立于 2004 年,是国内首批,省内最早设置该专业的学校;2010 年获金融和保险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 年成为省高校新兴特色专业;2015 年列入省应用经济学 A 类一流学科建设;2017 年成为省高校“十三五”特色专业;2018 年获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专业定位为“突出创新引领,建立专业特色;依托学科交叉,培养复合人才;对接开放经济,强化创业实践”,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竞赛实验实习一体化、阶层递进与持续改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三方面特色,这充分呼应了国家新文科建设中对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要求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与学校“十三五”规划中确立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财经大学”办学定位相一致。5.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专业 1994 年开始招生,是浙江省最早的同类专业之一。2013 年,本专业和美国托莱多大学 Professional Sales 专业(专业排名全美前3)合作办学项目招生,目前专业全国位次比连续多年稳定在 7%以内,在校生规模 500 人左右。   专业旨在培养以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理念引领,适应新经济时代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复合应用能力,主要面向数字经济和财经领域的创新创业型营销人才。   专业形成了三大特色:一是独特的中外合作办学品牌特色—— 专业销售(B2B 方向)。专业建设国际化水平高;二是人才培养对接互联网 +、金融、地产等产业需求,形成了“分类培养、能力导向”的鲜明特色;三是(3)绿色营销科研实力正向带动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拥有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绿色营销与绿色消费研究中心和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商务谈判实践教学示范基地”。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993 年开始招生,2005、2008、2014 和 2017 年先后被列为校级重点专业、省重点专业、“十二五”、“十三五”省特色专业(特色专业评审中省属高校第一)。   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信息资源管理与系统建设能力,掌握财经大数据分析与管理、智能决策与运营管理等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有两大办学优势:一是学科平台优秀。教育部“AI+ 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2018 软科中国排名第 55 名,全国前 25%,省属高校第一)、浙江信息化审计理论研究中心和大数据研究所;二是教学师资雄厚。博士率达 80%,国际化率达 60%,省级人才 4 名,学科方向带头人 5 名。   专业形成了两大办学特色:一是结合行业需求和财经优势,构建了“财经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形成了具有财经特色的“递进驱动、多维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7.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专业自 2002 年招生,是浙江省最早设立的电商专业之一。2014 年,获评浙江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近年来本专业在全国各类排名中稳步提升,在邱均平 19 版排名位列0.2076,校友会网排名位居浙江省并列第 3。   电子商务专业面向浙江数字经济和杭州电商产业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创新型、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专业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已形成以下特色:一是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环节的持续改进,凝练成独具特色的“创意→创新→创业”螺旋式演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二是特色人才培养方向。在原有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电子商务规划与开发两个基础方向上,增设了商务智能与互联网金融两个特色方向,并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予以支持;三是特色创新实践教育。形成了工程导向的产教融合实践教育和创新驱动的学科竞赛与科研训练实践教育,学生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创新创业项目 11 项、各类国家级或省级创新创业竞赛 32 项。8. 经济学经济学专业设立于 2000 年,2009 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2013、2016 年连续获批省“十二五”、“十三五”优势专业。   专业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具有良好经济学与交叉学科素养,具有开阔国际视野与浓厚本土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专业形成三大特色:一是多元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强调数理方法、数据分析与经济学专业融合,开设现代经济学实验班;强调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基础课程强调教学国际化标准,专业及实践课注重浙江本土特色;强调课堂与课外融合,制度化常态化开展系列读书会等。二是雄厚的师资与学科支撑优势。现有师资 50 人,高级职称比例 68%,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 90%,拥有国家级人才 2 人次,省级人才 25 人次。专业依托两个省一流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省重点研究基地 2 个,省重点创新团队 2 个。三是扎实的专业建设基础优势。建有国家级慕课 1 门,省级慕课 1 门,省级教学团队 1 个;编译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等十多本;建有国家级实践基地 1个,拥有中央财政专项实验室 2 个、省实验教学重点示范中心 2 个;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项、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 项。9.法学法学 1998 年开始招生,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和法律硕士点。2014 年获批浙江省十二五特色专业,2016 年获批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2019 年获批浙江省一流专业,并在邱均平版大学本科专业评价情况中位列全国前 20%。   专业以“法治浙江、浙财担当”为追求,培养符合当代社会需求,服务浙江经济发展,拥有非诉专业能力,“理论功底扎实、财经特色明显、专业技能突出”,德法兼修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有三大特色:一是坚持多学科融合。纳入经管、金融类课程,培养兼具法学理论和经管、金融知识的法律人才;二是创设非诉人才培养模式。开设非诉法律实验班,培养学生非诉业务能力;以点面融合的方式,将该培养模式落实到整个法学专业;三是注重实践教学多样性。拥有实践基地 34 处,与知名律所合办律师学院,“双师型”教师超过 80%,第一、二、三课堂实现实践教学全覆盖,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10.英语英语专业 2001 年开始招收,2005 年成为校重点建设专业,2007 年 9 月被列为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专业依托财经类高校的学科和专业优势,以“英语 + 财经”为主要特色,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培养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英语教育以及学术研究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英语人才。   本专业凝练出“财经英语”以及“英语语言与教育”两个专业方向,在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英语专门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色概括为“英语 +”:一是“英语 + 财经”,培养具有财经类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专门人才;二是“英语 + 西班牙语”,按双外语人才培养标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语复合型专业人才;三是“英语 + 教育”,培养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基础,懂得英语学科教学理论并掌握英语教学基本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专门人才。11.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2 年开始招生,如今已经发展成具有两个本科类别、五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一流专业培养平台。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能在各类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学术研究,或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创意写作、文案策划、经营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人才。   在“本色 + 特色”专业建设思路指引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凝炼成了“两大方向、三种能力、四重支撑”特色优势。“两大方向”:即创意写作与国学经典两大能力方向。“创意写作”方向强调与学生就业能力接轨,“国学”方向培养学生专业研究能力;“三种能力”:即“一席书”(阅读)、“一支笔”(写作)、“一个话筒”(表达);“四重支撑”:即“学科、师资、科研、课程”四大支撑力,一流学科、师资、科研、课程带动了一流专业的发展。12.摄影摄影专业自 2005 年创办以来,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总体需求,依托我校经管学科优势,抓住学科跨界交叉趋势,坚持以培养“精业务、懂管理、会经营”创新创业型摄影专业人才为核心使命。   专业以创新创业型摄影专业人才培养为特色,充分发挥本校经管类学科优势,初步构建了“艺商结合”、“艺管结合”的课程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经济管理能力和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意识,积极回应了当今社会对“两创”人才培养要求,取得显著成效。2016 年本专业特色人才培养项目 《创新创业型摄影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构和实践》 获省政府颁发“浙江省高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专业及创新业竞赛中获奖 200 余项,2014 年本专业被省文化厅授予“浙江省优秀视觉艺术创作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