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扰是一种温柔

期次:第88期    作者:16 工商 1 金京   查看:120


      每年的五月,汶川地震幸存者平静的生活总是要被短暂的打破。不论是下午 14:28 开始的默哀,还是长鸣的警笛,都在提醒他们回忆起 2008 年的那场灾难。那场地震的亲历者也再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然而,过度的关注却在不经意间限制了地震幸存者的生活,甚至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10 年前,一张名为 《给妻子最后的尊严》 的照片广为流传。照片中的男主人公吴加芳因为在汶川地震后背亡妻回家的举动,被网友称为“地震中最有情意的丈夫”。半年后,吴加芳再婚的消息引发了广泛的争论,人人称赞的“情意男”渐渐变成了受人非议的“薄情汉”。10 年来,他经历了从云端到深渊的落差,如今回想起来,吴加芳只是感慨:“我宁愿没有当初那张照片,现在只想让自己平静地生活。”
      不仅仅是“最有情义丈夫”吴加芳,还有“可乐男孩”、“敬礼娃娃”、“夹缝男孩”“奇迹先生”……他们原本都是普通人,却因为经历过汶川地震被人迅速关注,被贴上了一个个足以“感动中国”的标签,聚焦的镁光灯如那场天灾一般突如其来。在特殊时期,出于宣传的需要以及为给人民群众树立足够的信心,一个普通人再微小的闪光点也会被无限放大。而这样脱离实际的过分的渲染和拔高会让大众错认为他们是十全十美的完人,没有缺点,也不会犯错。一旦当事人被发现与其塑造形象所不符,便会引发社会的纷纷议论。这些因汶川地震而备受关注的人物的经历不禁引人反思,我们对幸存者的过度关注是否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我们对地震新闻人物的形象是否过分苛求?
  除此之外,对汶川地震亲历者的不当关心也是在不断地揭开他们的伤疤。比如说在地震中失去了包括女儿、母亲在内的10 名亲人,却仍坚持在一线救人的“最美女警察”蒋敏。强忍着失去亲人悲痛但仍然坚守着工作岗位的她,却被记者的相机话筒重重包围,被一次次追问自己的感受。而那时的蒋敏已经崩溃到站不稳。而且在随后多年来的回访中,许多亲历者也在被迫一次次地回忆那场灾难,你被压在废墟里时在想什么?疼不疼?失去家人是什么感觉?可不可以详细地描述一下?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好不容易在汶川地震中生还的幸存者又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场心灵上的余震。
  或许对于当年的幸存者来说,他们其实并不想被曝光在大众的视线里,也不想沉溺在伤痛中无法释怀。对他们而言,最好的关心是平视和尊重,将他们平等地看作与我们一样的平凡人,理解他们的每一个选择。我们的角色应该是一名旁观者和倾听者,包容他们的不完美,支持他们在经历悲痛后笑对生活,允许他们淡忘甚至遗忘那段过往,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而不是当一名介入者,强迫他们说不想说的话、做不想做的事。有时候,不打扰亦是一种温柔。